鸡口牛后的成语故事

拼音jī kǒu niú hòu
基本解释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鸡口牛后的典故
战国时期,苏秦来到韩国游说韩宣惠王抗秦,他说:“韩国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最先进的弩机,士兵十分勇敢,可以一当面。如此强盛的国家却要向秦国称臣屈服让人耻笑,俗话说:‘宁可当鸡的嘴巴不要当牛的肛门。”宣惠王同意抗秦。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鸡口牛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仁者能仁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
| 光天化日 | 《尚书 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
| 王侯将相 | 《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行之有效 | 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
| 难乎其难 | 曾朴《孽海花》第25回:“但一说到办法,就是难乎其难。” |
| 一字连城 | 《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
| 防不胜防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种小人,真是防不胜防。” |
| 东张西望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 愤世嫉俗 | 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
| 三心两意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九阿姐,你休得三心两意。” |
| 麟肝凤髓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麟肝凤髓,不登于俎者,其唯蒋君乎!” |
| 急于星火 | 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 逸尘断鞅 | 唐许尧佐《柳氏传》:“[许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乃至。” |
| 傍人篱壁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附答吴景仙书》:“仆之《诗辨》,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
| 授人以柄 |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
| 犬马之齿 | 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
| 嚼字咬文 | 清·张南庄《何曲·序》:“讵能嚼字咬文,又何须之乎者也。” |
| 流风遗韵 |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正是在吴起、商鞅等实行变法的流风遗韵中长大的。” |
| 扶危持倾 | 晋·陈寿《三国志·许靖传》:“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 |
| 禁网疏阔 | 汉荀悦《汉纪 哀帝纪上》:“及汉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正。” |
| 无可奉告 | 朱自清《不知道》:“这个不知道其实是‘无可奉告’,比‘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语气略觉轻些。” |
| 亲不隔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谮先’也不知道?” |
| 郤诜高第 | 晋郤诜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 郤诜传》。 |
| 故作高深 | |
| 鸷鸟不群 |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