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魂宕魄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í hún dàng pò
基本解释形容振撼心灵。
出处闻一多《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着驰魂宕魄的天乐。”
暂未找到成语驰魂宕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驰魂宕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粗服乱头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
| 细水长流 | 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
| 各行其志 | 《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 |
| 怒猊渴骥 | 《新唐书·徐浩传》:“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云” |
| 奉若神明 |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 朝前夕惕 | 《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
| 诡计多端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
| 拨乱诛暴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
| 鬻儿卖女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
| 蚕绩蟹匡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
| 自相惊扰 | 《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 盎盂相敲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为,无所涉于父母。” |
| 望秋先零 | 晋 顾恺之《家传》:“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 |
| 出言吐词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
| 高情远致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
| 焚林而猎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 心如古井 | 唐 孟郊《烈女操》诗:“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
| 高山景行 | 《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 得其三昧 | 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
| 药笼中物 | 《新唐书 儒学传下 元行冲》:“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
| 衣锦夜游 | 《北史 鹿悆传》:“且衣锦夜游,有识不许。” |
| 取舍两难 | |
| 余妙绕梁 | 南朝·梁·萧统《七契》:“初音鱼踊,馀妙饶梁,何止田文慨慷,刘靖心伤而已哉!” |
| 蝇营鼠窥 | 明 吴承恩《贺学博未齐陶师膺奖序》:“手谈眼语,譸张万端,蝇营鼠窥,射利如蜮,吾见驵侩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学校矣。” |
| 千回百转 | 元 范居中《秋思》:“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