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寻死路的成语故事

拼音zì xún sǐ lù
基本解释指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话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
暂未找到成语自寻死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自寻死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风声鹤唳 | 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 花边人物 | |
| 爱莫能助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开言道:‘子瞻左迁黄州,乃圣上主意,老夫爱莫能助。’” |
| 家书抵万金 | 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 胆小如豆 | 《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们中国的官员,胆小如豆,莫说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也要害怕起来。” |
| 奉命唯谨 |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诸官奉命唯谨。” |
| 比葫芦画瓢 | |
| 贯颐备戟 | |
|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 躬冒矢石 | 明·张居正《辽东大捷辞恩疏》:“诚以摧锋陷城躬冒矢石,本诸将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画者所可同也。” |
| 一人之交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那时我家先父就和娄氏弟兄是一人之交。” |
| 擢筋剥肤 | 宋·苏洵《田制》:“吾之民反戚戚不乐,常若擢筋剥肤以供亿其上。” |
| 寸田尺宅 | 宋 苏轼《游罗浮山》诗:“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谁耕。” |
| 高出一筹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回:“公系我国的政治家,一切设施,比文等高出一筹,文亦不必参议。” |
| 劚山觅玉 | 明·吕坤《答孙冢宰立亭论格物第二书》:“如披沙拣金,劚山觅玉,不格到十分真处,怎知到十分至处?” |
| 殃及池鱼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
| 抛妻弃孩 | 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望烟尘一派,抛妻弃孩,团圆难再。” |
| 水石清华 | 《宋书·隐逸传论》:“且岩壑闲远,水石清华,虽复崇门八袭,商城万雉,莫不蓄壤开泉,仿佛林泽。” |
| 惊心掉胆 |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掉胆。” |
| 一夔已足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
| 不凉不酸 | |
| 旭日初升 |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
| 镂金错采 |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无意处虽镂金错采,终觉腻滞可厌。” |
| 裸袖揎衣 | 元·马致远《哨遍》:“当日先生沈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