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徙三舍的成语故事

拼音tuì xǐ sān shě
基本解释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汉·王充《论衡·变虚篇》:“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
暂未找到成语退徙三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退徙三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双凫一雁 | |
| 经史百子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 |
| 一反既往 | |
| 小忠小信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4回:“在献公前,小忠小信,贡媚取怜。” |
| 避让贤路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
| 绳厥祖武 | 《诗经 大雅 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
| 发扬光大 | 宋 黄榦《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
| 六出冰花 | 《宋书·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 |
| 大衾长枕 | 《新唐书·让皇帝宪传》:“玄宗为太子,尝制大衾长枕,将与诸王共之。” |
| 狡焉思肆 | 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狄,狡焉思肆。” |
| 成人之善 | 《魏书·礼志四》:“况乃官历士流,当训章之运,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 |
| 勉勉强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胡镜孙说有公事面回,然后勉勉强强见的。” |
| 挢枉过正 | 东汉 班固《汉书 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往过其正矣。” |
| 面如灰土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既而斜日西转,眺望方殷,女子坌息急奔而入,曰:‘殆矣!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妃展巾抵地,大骂狂伧,祸不远矣!’生大惊,面如灰土,长跽请教。” |
| 睡眼朦胧 |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又不是采莲女拨棹声,又不是捕鱼叟鸣榔动,惊的那夜眠人睡眼朦胧。” |
| 竹篱茅舍 | 元·乔吉《卖花声·悟世》:“尘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我竹篱茅舍。” |
| 谈议风生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生素豪,谈议风生,孝儿亦倜傥。” |
| 婢学夫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他这日见两奶奶都戴着双翠雁儿,也把那只戴在头上,婢学夫人,十分得意。” |
| 平平庸庸 | 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 |
| 电闪雷鸣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
| 树碑立传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
| 活形活现 | |
| 圣主垂衣 | 语出《易 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
| 神彩飞扬 | 曹禺《胆剑篇》第五幕:“夫差年已五旬以上,面染风霜,多了皱纹,但还是神彩飞扬。” |
| 损上益下 | 《周易·益》:“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