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嘴笨腮的成语故事

拼音zhuō zuǐ bèn sāi
基本解释见“拙嘴笨舌”。
出处刘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暂未找到成语拙嘴笨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拙嘴笨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婆婆妈妈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宝玉,你忒婆婆妈妈的了。” |
| 池鱼之殃 | 《剪灯新话 三山福地传》:“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 |
| 负德辜恩 |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
| 植发穿冠 | 《世说新语·言语》“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 |
| 蹑手蹑足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蹑手蹑足的在外间收拾那粉盒妆盝,不敢大声说一句话,倒弄得内外静悄悄的。” |
| 超轶绝尘 | 庄周《庄子 徐无鬼》:“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 |
| 水流花谢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二郎神>》:“水流花谢,春事竟茫然。” |
| 摊书傲百城 | 北魏李谧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事见《魏书 李谧传》。 |
| 知止不辱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
| 白屋之士 | 汉 王充《论衡 语增》:“周公执贽下白屋之士。” |
| 遍体鳞伤 |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
| 功薄蝉翼 | 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臣事轻葭莩,功薄蝉翼。” |
| 拊髀雀跃 |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抚髀雀跃而游。” |
| 一字一珠 | 唐 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
| 九十春光 | 五代·南唐·陈陶《春归去》:“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
| 家喻户习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余以《琵琶》虽极天工人巧,终是传奇一家语。当今家喻户习,故易于动人。” |
| 全国一盘棋 |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
| 安乐窝 | 宋 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
| 似懂非懂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三位姨太太瞧了,亦似懂非懂的。” |
| 助人下石 | 鲁迅《三闲集·通信》:“对于他们,攻击的人又正多,我何必再来助人下石呢。” |
| 挂席为门 |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 |
| 千载一遇 | 《东观汉记 耿况传》:“耿况彭宠,俱遭际会,顺时乘风,列为藩辅,忠孝之策,千载一遇也。” |
| 舍近务远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 |
| 吊拷棚扒 |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由你由你,既待舍死忘生,怕什么吊拷棚扒。” |
| 白眼相看 | 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