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聋发聩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āo lóng fā kuì
基本解释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出处《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
暂未找到成语昭聋发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昭聋发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挺身而出 |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
| 高瞻远瞩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
| 减师半德 | 宋 陈善《扪虱新话 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
| 彩笔生花 | 元 汤式《赏花时 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
| 三夫成市虎 | 《宋书 乐志三》:“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
| 井井有绪 | 柳青《狠透铁》:“起早贪黑地奔波,饲养上、副业上、保管上,样样项项料理得井井有绪。” |
| 临水楼台 | 宋·汤恢《祝英台近·中秋》词:“洞庭窄,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 |
|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 又弱一个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
| 一顾千金 | 三国·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诗:“一顾千金重,何必珠玉钱?” |
| 敛色屏气 | 宋 欧阳修《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县之奸豪,皆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 |
| 禾生耳 | 南唐·李建勋《闲出书怀》:“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 |
| 寒底捞月 | 元·无名氏《马陵道》:“我若今日见你呵,将你活剁做两三截,你要活时恰似井底捞明月。” |
| 区区之众 | 《孔丛子·论势》:“以区区之众,居二敌之间。” |
| 鹊巢鸠踞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奸情总论》:“甚至鹊巢鸠踞,故为失昼之枭,蛇与龟盘,反作旁观之鳖。” |
| 一惊非小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6回:“灯笼灭了,包袱也不见了,这一惊非小。” |
| 智尽能索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
| 铁打心肠 | 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八出:“望断天涯无故人,便做铁打心肠珠泪倾。” |
| 虚应故事 | 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无有敢肆欺于圣鉴之所不及而虚应故事者矣。” |
| 忠心贯日 | 《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卿忠心贯日,孤不罪也。” |
| 穴处之徒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魏嚣传》:“而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 |
| 白龙微服 | 西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
| 庙堂之器 | 明·刘基《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 |
| 瑶环瑜珥 | 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牙,称其家儿也。” |
| 韫椟未酤 | 三国·魏·刘桢《处士国文甫碑》:“不计治萃,名与殊路,知我者希,韫椟未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