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相传的成语故事

拼音kǒu ěr xiāng chuán
基本解释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暂未找到成语口耳相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口耳相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满纸空言 | 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
| 出神入化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
| 以牙还牙 |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 怦然心动 | 战国 楚 宋玉《九辩》:“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
| 唯唯连声 | 《史记·赵世家》:“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 |
| 功成事立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王传》:“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
| 穷极无聊 | 南朝 宋 费昶《思公子》诗:“虞卿亦何命,穷极若无聊。” |
| 攻心为上 | 晋 习凿齿《襄阳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
| 剖蚌求珠 | 《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
| 依法砲制 | |
| 名门世族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三回:“即如家嫂,是名门世族,他本族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
| 盲人骑瞎马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 不得人心 | 《太平经》:“十伤三者,不得人心。” |
| 虱多不痒 | 梁实秋《懒》:“‘虱多不痒,债多不愁’,那是自我解嘲!” |
| 安故重迁 | 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触情从欲,谓之禽兽;苟可而行,谓之野人;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谓之士。” |
| 寸土尺金 | 清·杨懋建《帝城花样·纫芗传》:“当万葩竞秀时,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顾令此无足重轻之小草,蔓延庭阶,大是恨事。” |
| 不言不语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
| 处堂燕鹊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 |
| 暧昧不明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把你姑娘一片侠肠埋没得暧昧不明,我安龙媒真真地愧悔无地!” |
| 隐介藏形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
| 羹藜唅糗 | 《文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羹藜唅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 |
| 词穷理尽 | 唐·崔致远《萧遘相公书》之二:“仰干陶冶,敬托笺毫,始知调急声哀,唯愧词穷理尽。” |
| 嚼齿穿龈 |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
| 国步方蹇 | 南朝·宋·谢庄《孝武帝哀策文》:“王室多故,国步方蹇。” |
| 东观西望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6卷:“张公也慌张了,东观西望,恐怕有人撞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