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道若退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出处《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例子虽老氏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需。《后汉书·张衡传》
基础信息
拼音jìn dào ruò tuì
注音ㄐ一ㄣˋ ㄉㄠˋ ㄖㄨㄛˋ ㄊㄨㄟˋ
繁体進道若退
感情进道若退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鸣锣开道(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意思解释)
- 蹑手蹑脚(意思解释)
- 寿元无量(意思解释)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释)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释)
- 闭关自守(意思解释)
- 东扶西倒(意思解释)
- 扬威耀武(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绊脚石(意思解释)
- 信以为真(意思解释)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释)
- 吴头楚尾(意思解释)
- 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立竿见影(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释)
- 千家万户(意思解释)
- 竹篮打水一场空(意思解释)
- 金玉满堂(意思解释)
- 纵横四海(意思解释)
※ 进道若退的意思解释、进道若退是什么意思由文户修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国中之国 |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
| 一门心思 | 一心一意。 |
| 取长补短 |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
| 默不做声 |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 逸游自恣 | 逸:安闲;自恣:放纵自己。安闲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纵自己。 |
| 用心良苦 | 费劲心血 |
| 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 争先恐后 |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 一文不名 |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
| 抛砖引玉 |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 令人满意 |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 举直错枉 |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 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 热气腾腾 |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
| 引领翘首 |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