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促不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例子只见文老爷会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觉得局促不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基础信息
拼音jú cù bù ān
注音ㄐㄨˊ ㄘㄨˋ ㄅㄨˋ ㄢ
繁体侷促不安
正音“促”,不能读作“cǔ”。
感情局促不安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辨形“促”,不能写作“足”。
辨析局促不安和“忐忑不安”;都包含“心中不安”的意思。但“忐忑不安”指心神极为不安;常形容紧张、惊慌或担扰的心情;局促不安指心神不安外;还指举止拘谨不自然。常形容紧张、惊讶的神态。
近义词忐忑不安、坐立不安
反义词无拘无束、落落大方
英语like a cat on hot bricks(hot under the collar)
俄语не находить себе места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手下留情(意思解释)
- 太岁头上动土(意思解释)
- 河鱼腹疾(意思解释)
- 男女授受不亲(意思解释)
- 争先恐后(意思解释)
- 时易世变(意思解释)
- 营私舞弊(意思解释)
- 冠绝一时(意思解释)
- 作壁上观(意思解释)
- 大开方便之门(意思解释)
- 秽德垢行(意思解释)
- 钿合金钗(意思解释)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意思解释)
- 前仆后继(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飞蛾扑火(意思解释)
- 今古奇观(意思解释)
- 雅俗共赏(意思解释)
- 霜露之悲(意思解释)
- 无穷无尽(意思解释)
- 薪尽火灭(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举目无亲(意思解释)
※ 局促不安的意思解释、局促不安是什么意思由文户修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日甚一日 | 一天比一天厉害。 |
| 坐薪悬胆 |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
| 上气不接下气 |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
| 嫁狗随狗 | 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 |
|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 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
| 沟满壕平 | 形容饱满。 |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 夫唱妇随 |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 救经引足 |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
| 尘外孤标 |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
| 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 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 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 败德辱行 | 败坏道德和操守。 |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 闭门读书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
|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