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鹤之应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出处《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
例子乃今穴居名彥,大夫垂访,诸君感鸣鹤之应,邕邕焉,锵锵焉。夫亦行古之道也。明·张居正《〈玉林清赏诗〉序》
基础信息
拼音míng hè zhī yīng
注音ㄇ一ㄥˊ ㄏㄜˋ ㄓ 一ㄥ
繁体鳴鶴之應
感情鸣鹤之应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女娲补天(意思解释)
- 秋高气和(意思解释)
- 不屑一顾(意思解释)
- 同病相怜(意思解释)
- 孤身只影(意思解释)
- 褒善贬恶(意思解释)
- 疑邻盗斧(意思解释)
- 荒淫无耻(意思解释)
- 大惑不解(意思解释)
- 算无遗策(意思解释)
- 百战百胜(意思解释)
- 夫唱妇随(意思解释)
- 快心满志(意思解释)
- 学而不厌(意思解释)
- 止于至善(意思解释)
- 归十归一(意思解释)
- 海底捞月(意思解释)
- 扶摇直上(意思解释)
- 雨散风流(意思解释)
- 连珠炮(意思解释)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释)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意思解释)
- 交臂历指(意思解释)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释)
- 斗转星移(意思解释)
- 避俗趋新(意思解释)
- 色厉内荏(意思解释)
- 阴阳怪气(意思解释)
※ 鸣鹤之应的意思解释、鸣鹤之应是什么意思由文户修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轻而易举 |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
| 迩安远至 |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
| 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 有两下子 | 比喻有点本领。 |
| 万众一心 |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
| 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 杯蛇幻影 |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 快马加鞭 |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
| 有胆有识 |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
| 见多识广 |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 想望丰采 | 见“想望风采”。 |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 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 叫化子 | 乞丐。 |
| 一干二净 |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
| 经纬天下 |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 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 语重心长 |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
| 酒能乱性 |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 心旷神怡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 胜友如云 |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