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之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出处《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例子吾顿八纮之网以收之,即或漏吞舟之鱼,而已暴腮断鳍,颓然老矣。严复《论世变之亟》
基础信息
拼音tūn zhōu zhī yú
注音ㄊㄨㄣ ㄓㄡ ㄓ ㄩˊ
繁体吞舟之魚
感情吞舟之鱼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流离琐尾(意思解释)
- 动天地,感鬼神(意思解释)
- 全科人儿(意思解释)
- 节用裕民(意思解释)
- 离经辨志(意思解释)
- 七搭八扯(意思解释)
- 珠宫贝阙(意思解释)
- 营私舞弊(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隳肝沥胆(意思解释)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释)
- 进锐退速(意思解释)
- 满招损,谦受益(意思解释)
- 发号施令(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难上加难(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将夺固与(意思解释)
- 面有难色(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刻不容缓(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通时合变(意思解释)
- 众所瞻望(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穷愁潦倒(意思解释)
- 踉踉跄跄(意思解释)
※ 吞舟之鱼的意思解释、吞舟之鱼是什么意思由文户修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双栖双宿 |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
| 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 |
| 后继有人 |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 |
| 齐头并进 |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 |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
| 狐死首丘 |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
| 将计就计 |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
| 又红又专 |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 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 万马奔腾 |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
| 闭关自守 |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 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 坐以待毙 |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 顾影自怜 |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
| 神不知鬼不觉 |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