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木为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例子清·程允升《幼学琼林·讼狱》:“上古时削木为吏,今日之淳风安在?”
基础信息
拼音xuē mù wéi lì
注音ㄒㄩㄝ ㄇㄨˋ ㄨㄟˊ ㄌ一ˋ
繁体削木為吏
感情削木为吏是贬义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谜语棺
近义词刻木为吏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浑然一体(意思解释)
- 轻而易举(意思解释)
- 冰解的破(意思解释)
- 多才多艺(意思解释)
- 外圆内方(意思解释)
- 直截了当(意思解释)
- 寸步不离(意思解释)
- 惜指失掌(意思解释)
- 悬崖勒马(意思解释)
- 雨散风流(意思解释)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各行各业(意思解释)
- 之子于归(意思解释)
- 闲情逸致(意思解释)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释)
- 散言碎语(意思解释)
- 胆大心小(意思解释)
- 从天而降(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过门不入(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争分夺秒(意思解释)
- 善自为谋(意思解释)
※ 削木为吏的意思解释、削木为吏是什么意思由文户修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 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 想望丰采 | 见“想望风采”。 |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 遁世离俗 |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 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 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 臭名昭著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 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 故态复萌 |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 走过场 |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
| 饿殍满道 | 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
| 勿谓言之不预 |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
| 久假不归 | 假:借;归:归还。本指长期借用一直不归还。后指长期告假不回来。 |
| 背义忘恩 |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
| 鲜为人知 | 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
| 大显神通 | 神通:原为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 |
| 行不副言 | 谓言行不一。 |
| 蹊田夺牛 | 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
| 夺其谈经 | 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