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夏变夷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出处《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例子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13回:“平时守着用夏变夷的古训,把新政、新学批驳得一钱不值。”
基础信息
拼音yòng xià biàn yí
注音ㄩㄥˋ ㄒ一ㄚˋ ㄅ一ㄢˋ 一ˊ
繁体用夏變夷
感情用夏变夷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中华文化同化少数民。
反义词全盘西化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物美价廉(意思解释)
- 刻骨铭心(意思解释)
- 用心良苦(意思解释)
- 没里没外(意思解释)
- 贫贱不能移(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尘外孤标(意思解释)
- 文山会海(意思解释)
- 道山学海(意思解释)
- 比众不同(意思解释)
- 理直气壮(意思解释)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进进出出(意思解释)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释)
- 圆凿方枘(意思解释)
- 繁荣富强(意思解释)
- 东道主(意思解释)
- 是非曲直(意思解释)
- 今夕何夕(意思解释)
- 神不知鬼不觉(意思解释)
- 比翼鸟(意思解释)
- 步步深入(意思解释)
- 滥用职权(意思解释)
- 老气横秋(意思解释)
- 患难见真情(意思解释)
※ 用夏变夷的意思解释、用夏变夷是什么意思由文户修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浪迹江湖 |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
| 春风化雨 |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
| 放牛归马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 纵横开合 |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 |
| 打肿脸充胖子 |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 高步阔视 | 同“高视阔步”。 |
| 空谷传声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
| 因噎废食 |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 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 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 命与仇谋 | 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
|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 草满囹圄 |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
| 图穷匕见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 福善祸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 穷愁潦倒 |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
| 闭门读书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
| 腾声飞实 |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