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地


拼音zú dì
注音ㄗㄨˊ ㄉ一ˋ

族地

词语解释

族地[ zú dì ]

⒈  一姓一族的土地。

引证解释

⒈  一姓一族的土地。

《解放日报》1942.4.5:“‘公地’是公共社团的土地,包括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社地(一村或数村的土地),庙地(庙宇土地),学地(办学校用的土地)等等。”

分字解释


※ "族地"的意思解释、族地是什么意思由文户修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会盟制度是清政府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非常有效的统治措施。

2.八月是凉山彝族地区民族风情最浓郁的时节,彝乡处处都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祈求来年丰收。

3.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还是各族人民群众,只有依靠他们的力量才能建设起边疆民族地区的先进文化事业。

4.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迅速增加地方政府的能力,边疆民族地区要迅速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机遇迅速发展起来的愿望就难以实现,甚至会坐失良机。

5.边疆民族地区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屏障。

6.长征队伍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指战员入乡随俗,处处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受到热烈的欢迎。

7.通过对拉祜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以及常规教育的发展到拉祜族社区文化的分析,从历史、文化、民族、社区的多角度解释贫困拉祜族地区教育基础的薄弱,为策略的提出做了有效的铺垫.

8.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使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9.文章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方法,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之路。

10.哭嫁歌曾是土家族地区风行的抒情性仪式歌谣,是新娘在哭嫁仪式中拥有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