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


拼音wú gū
注音ㄨˊ ㄍㄨ

繁体無辜
词性名词

无辜

词语解释

无辜[ wú gū ]

⒈  清白无罪的。

常恐无辜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harmless;

⒉  无罪的人。

枉杀无辜。

an innocent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没有罪。

《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僕。”
朱熹 集注:“与此无罪之民,将俱被囚虏而同为臣僕。”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春秋》皆承告而书,曾无变革,是则无辜者反加以罪,有罪者得隐其辜,求诸劝戒,其义安在?”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争柰我夫主无辜受禁,眼睁睁不得脱难。”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五章:“自卫团团部已经扣押了几个‘可疑的’,无辜的乡民。”

⒉  无罪的人。

《书·多方》:“开释无辜,亦克用劝。”
《史记·礼书》:“紂 剖 比干,囚 箕子,为炮格,刑杀无辜。”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不忍杀无辜,所以分白黑。”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我告 大山 的罪名,是煽惑乡愚,暴杀无辜。”

⒊  俗谓小儿羸病。

宋 苏轼 《与朱鄂州书》:“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於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
明 胡侍 《真珠船·摹姑》:“《韵会》云:‘摹姑,小儿羸病。’今云无辜,声之讹也。”

国语辞典

无辜[ wú gū ]

⒈  无罪。

《诗经·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仆。」
《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天帝可怜见三功臣无辜被戮,令他每三个托生做三个豪杰出来。」

⒉  无罪的人。

《书经·多方》:「开释无辜,亦克用劝。」

分字解释


※ "无辜"的意思解释、无辜是什么意思由文户修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歹徒残忍的杀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的时候,顿时义愤填膺。

2.李益成了害死霍小玉的作孽者,霍小玉又一再报复他,即使李益罪有应得,可被害的一系列女人,不也是无辜者吗?

3.十一、可见婴儿的纯洁不过是肢体的稚弱,而不是本心的无辜。我见过也体验到孩子的妒忌:还不会说话,就面若死灰,眼光狠狠盯着一同吃奶的孩子。

4.冤有头债有主,各位千万别错杀无辜,我可是安分守已的良民一个。

5.站在原地瞻仰片刻,忽的想起后世在墓阙重门上看到的一副楹云,下意识的低声吟诵起来:“正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6.你总是在一个又一个无月的夜晚,将身体与大地融为一体,将心和耳贴紧夜幕,你听到了父老乡亲那酣畅的鼾声和香甜的梦呓,但你警觉的双耳如雷达,捕捉的却是那一串流窜了很久的罪恶足音是否在向善良和无辜逼近。

7.网儿撒出去,并不是为了捕捉危害我们的鹰和鸢,而是为了抓那些丝毫不妨碍我们的无辜小鸟。

8.李过之所以没杀他,是因为聂心主张不滥杀无辜以及不淫掠妇女的想法和李过不谋而合。

9., 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歹徒残忍的杀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的时候,顿时义愤填膺。

10., 有很多不公,乘着年轻我们对抗着,衰老着,当有了结果时候,我们转身前往下一处,年轻就是这样,有时很幼稚有时很繁忙有时很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