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的笔顺分步演示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烽
〈名〉
(1) (形声。从火,夆( )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 同本义 [signal fire;beacon fire]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 赵寇至,且入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烽警(报警的烽火)
(4) 指战火 [flames of war]。如:烽火连天(形容战火到处燃烧);烽燹(战火)
(5) 指烽火台 [beacon tower]。如:烽子(守卫烽火台的士兵);烽侦(烽火台);烽候(指烽火台);烽台(即烽火台);烽墩(烽火台)
(6) 泛指举火 [fire]
后[许] 章坐走马 上林下烽驰逐,免官。——《汉书》
康熙字典
烽【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
敷容切,音丰。《廣韻》本作㷭。《史記·司馬相如傳》烽舉燧燔。《註》索隱曰:纂要云:烽見敵則舉,燧有難則焚。烽主晝,燧主夜。《漢書》作㷭。《孟康曰》㷭如覆米䉛,縣著桔槹,如有
則舉之,燧積薪,有
則燔然之也。
又《前漢·五行志》後章坐走馬上林,下烽馳逐,免官。《註》晉灼曰:冠首曰烽,競走曰逐。
又《玉篇》戸東切,音洪。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㷭【卷十】【火部】
燧,
表也。邊有警則舉火。从火逢聲。
容切
说文解字注
(㷭)㷭
、各本無㷭字。今依文
注補。
各本作燧。今正。
表也。謂伺
之表。邊有警則舉火。孟康曰。㷭如覆米䉛。縣著挈臯頭。有宼則舉之。燧積薪。有宼則燔然之也。裴駰、顏師古取其說。張揖曰。晝舉㷭。夜燔燧。李善取其說。廣韵。夜曰㷭。晝曰燧。葢有誤。按孟、張說㷭
爲二。許
部曰。
、塞上亭。守㷭火者也。則爲一。葢許以?从?、故釋曰塞上亭。从火。逢聲。敷容切。九部。
包含《烽》的名句
-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出自:陆游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出自:王维 《陇西行》
-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出自:陆游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自:杜甫 《春望》
-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出自:陆游 《秋晚登城北楼》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出自: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出自:祖咏 《望蓟门》
-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出自:张孝祥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出自:杜甫 《悲青坂》
-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出自: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烽的词语 组词
- 烽的成语


